選單
圖片:臺南市殯葬資訊服務網
:::

殯葬建議

綜觀現今的臺灣社會,每遇喪禮都是各行其道,五花八門,致頑而不化的儀式,形成非悲非喜、鋪張浪費場面比比皆是,奢侈敗壞民俗可見一斑。因此,要做好真正「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應本節約樸實原則,革除花大錢爭體面之陋習。
 

◎破除風水迷信:

風水之事在我國歷史文化由來已久,其中祖墳風水影響後代運勢之說時有所聞,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應將風水改變為堪輿學術研究並配合弘揚厚養薄葬觀念,推行減少土葬,以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推行農曆七月出殯火化以破除封建迷信。

◎推行節葬、簡葬:

提倡「節葬、簡葬」的綠色環保殯葬理念,鼓勵喪家「入殮隨即出殯」、「三日內火化」及「植存」等,縮短停柩時間、減少停柩空間需求,增進環境綠化,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循環使用。

◎革除焚化紙紮品陋習:

舊俗,人死之後,通常用紙紮金童玉女及深宅大院祭品隨葬,前者象徵中古時代帝王以人殉葬之陋習,後者紙紮房屋費用昂貴,於喪事將終時焚之,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金錢浪費又影響公共安全。

◎革除花車陣頭習俗:

如電子琴花車、五子哭墓、孝女思親等,雇用孝女以虛偽之哭聲權充喪家子女哀痛之情,其虛情假意有違孝道、有失莊重肅穆。

倡導多元葬法:
「骨灰拋灑或植存」為環保自然葬法,不焚香祭拜、不燃燒紙錢、不刻字、不立碑、不留下任何記號,最符合「回歸自然、綠蔭後人」的自然環保理念,多元葬法不設限新亡,為提升納骨塔使用及土地活化,推動退塔及起掘後辦理植存。
棺木內不要放置陪葬品:
不易燃燒之陪葬品於火化過程將造成「回火、閃爆、瞬間竄排黑煙及產生戴奧辛等有毒氣體」等火化意外風險及環保問題;且塑膠及尼龍製品等化學物品燃燒後會「直接沾黏於骨灰,影響骨灰純淨度並跟隨骨灰裝罐」;此外,過多的陪葬品也會拉長火化時間造成火化設備超載,縮短設備使用年限。

◎提前火化再告別,省時省錢又環保:
本市市民死亡三日內辦理火化,火化費減收五成,提前火化除了可以縮短大體冰存時間還可以減輕家屬經濟壓力;大體火化時家屬不僅可以避開旺日等候火化的人潮也能縮短等候時間;先火化再辦理告別式,家屬依然可以緬懷追思先人;告別式之後選擇進塔或者環保葬,符合節能減碳環保概念。

亡者衣物、鞋子等物品不要放進棺木或與庫錢一起燃燒
亡者衣物、鞋子等物品如果放進棺木內或與庫錢一起燃燒會產生酸性氣體、細懸浮微粒、戴奧辛及二氧化碳等,這些空氣污染物不僅傷害人體,甚至影響氣候與環境,請透過回收管道捐贈給有需要的人使用,將大愛功德迴向給先人